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疫情下的奔赴|那些一线旷视机器人er的“酸甜苦辣”

疫情下的奔赴|那些一线旷视机器人er的“酸甜苦辣”

2022 - May - 31

一个有些漫长的“倒春寒”行将散去

随着多地开启复工复产的新阶段


曾经熟悉的生活和工作也逐步重回正轨 


不过,对于旷视智慧物流业务的交付工程师来说

即便是在这个被疫情突然打乱的春天

坚守项目“一线”也依然是他们的日常功课


密密麻麻的货架、空间紧凑的仓库

还有托盘垒起的临时办公桌和Call不完的电话会

也让他们的“一线”生活更添了一些“酸甜苦辣”




“做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’,再难也甘之如饴”

研究院工程师驻场

从算法、软硬件到运维全栈支持




今年春天对张修玮桂致远等OCR组的工程师来说,有些忐忑,也多了很多期待。


自旷视研究院OCR组与物流业务视觉产品组成立联合项目组以来,打造创新方案并在客户侧落地标杆案例,就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。


去年,这个小组打造AI视觉感知系统,赢得了某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采购合同。这一次,他们希望进一步加深合作,将AI技术应用在其药械信息复核和数据自动采集环节,做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


然而,即使是已开发完善的AI视觉感知系统,要在复杂的现场业务场景中落地并实现医药行业的超高识别准确率,对于工程师们依旧是不小的挑战。这个春天对他们而言,事关成败!


为了实现从0到1的突破,让方案真正商业化落桂致远和另外3位小伙伴从春节后就一直驻守在佛山项目现场,开始了漫长的磨精度、保运维过程。


他和驻场小伙伴要持续收集数据,观察和调整视觉识别设备,向仓库员工请教包装上各字段的独特之处,为诸多分散且不规律的文字找到合理匹配方案,和客户侧运营部、信息部探讨如何让方案更好用,不断提升方案的识别准确率和易用性。到后来,算法研究员们也被“逼”成了全栈工程师,从产品到开发,从算法到软硬件,再到现场运维,全都一手掌握


他们与客户侧的工作人员一起吃、一起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。早期,他们把几个托盘垒在一起,上面盖块布,就成了办公桌,为了方便远程沟通还搭建了专门的Wi-Fi。


经过项目组的不懈努力,这套凝聚了团队心血、与用户共创的药械信息复核和自动采集系统,已经成功部署,在保障超高准确率的前提下实现效率提升超过30%。客户也对结果十分满意,要求现场再部署几套这样的系统,目前他们还在紧锣密鼓确保6月内完成交付,并计划将该方案推广到更多场景中。


“虽然每个人都有一些付出和牺牲,但我们从心底认可项目价值,愿意投入,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样有价值的项目上来,跟客户一起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我们甘之如饴”,研究院OCR小组的组长张修玮说。



“客户变‘战友’

疫情没有影响项目的如期交付”

千方百计,与客户一起让“远程调试”一样高效




对于项目经理吴星海来说,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有点糟心。


按照原计划,节后他所负责的项目将正式投产。一旦项目有需要,工程师得到现场进行调试。然而,由于疫情突发,原定的调试工程师坐火车到了当地,却被马上劝返。


吴星海深知,客户希望借助目前业务量还没上来的时间间隙,尽快跑通系统、让员工熟练操作整套自动化立库系统,这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。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当地,一番考虑之后他决定留在用户现场做上线陪产


日常运营中,由客户处理大部分业务问题,并定期跟吴星海讨论,然后由他记录经常发生的问题,反馈给远程的工程师解决。


这个办法听上去容易,但吴星海这样的一线老将却深知挑战不小。一方面客户运营侧的员工通常只反馈故障,不能准确描述问题,这让远程的工程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、无从下手。另一方面,客户往往会直接进行故障复位,这样虽然设备在当下可以继续运行,但无法彻底解决问题。


对此,吴星海花了不少时间培养自己与客户侧员工的默契,让自己和客户侧一线员工一起成为了远程工程师的“眼睛”,他们一方面进行场景模拟和问题复现,另一方面拍摄现场视频,发给调试工程师,让工程师能有效地定位到故障原因,并通过远程协助的方式进行运行程序的调整。


回想这段经历,吴星海也觉得别有趣味,一线工作变化大,有时候出问题了,没有办法,千方百计,也要创造办法。这一次,吴星海和调试工程师共同克服疫情阻碍按时完成了交付工作,也因保障项目运行收获了客户的信任这不,“客户说要给我们送面锦旗。




“没有什么‘苦’,不过都是正常事”

白天保运营,晚上睡纸板

客户服务是第一位的



对项目经理丁穆森来说,过去的4月有些“不堪回首”。

4月8日,已经在浙江某企业常驻近2个月的交付工程师丁穆森和其他3位小伙伴突然接到紧急通知,他们需要尽快隔离。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方案,一是去酒店隔离,吃住条件更好,但至少2周无法进现场;另一个是就地留在工厂,但睡哪儿是个问题


当时,客户刚刚进行了设备搬迁,需要连接的设备种类和规模大,对驻场的需求更甚往常。作为一线的交付工程师,丁穆森习惯了从客户需求出发考虑问题,“去酒店显然能舒服些,但留在工厂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客户的正常生产”。想到此,丁穆森及团队成员主动选择留在了工厂。


“没有床,我们就找了张大的硬纸壳,拆开、放平,再把白天工作的中控室稍微改装一下,晚上睡觉的地方就有了”。第一周是最难的,快递停运,物资送不过来,这硬纸板一睡就是10多天。后来在团队负责人的大力协调下他们收到了公司的睡袋,睡觉问题也稍微缓解。



后来丁穆森他们也陆续了解到,因为突发疫情,不少项目组的同事都体验了一把“睡厂”经历,有的睡过气垫床,有的睡过托盘。


回忆这段经历,丁穆森并不觉得多么辛苦,“疫情之下,都是正常的事情,不能因为我们不在场无法及时处理问题。”